Agenda
總裁專欄|去除產業病灶 讓台灣走出去

創辦人專欄|去除產業病灶 讓台灣走出去

06 Jun, 2016

去除產業病灶 讓台灣走出去

520一過,我們面對的是經貿南向的茫然與海峽西岸的挑戰;首當其衝的,莫過於陸客限縮的疑慮。

事實上,許多相關行業都已經感受到陸客限縮的直接壓力。據悉,近期觀光陸客簽證申請驟減一半以上,遠遠超越官方預期,不少人憂心台灣早已走勢疲軟的經濟指標,又雪上加霜。 然而,從今年初開始,蒿目時艱的又豈只是商賈百姓,台灣經濟形勢嚴峻,導致各個相關政府部門依舊積極和產業界共研對策,畢竟一年數百萬人次陸客消費不容小覷;若是數量持續減半,亦將成為拉低台灣GDP主因之一。

雖然也有人覺得杞人憂天,或是提出多元開發東亞與中東觀光客群等替代建議,但殊不知明眼人一望即知這是不知深淺的口號方案,台灣從上世紀以來即致力於扶植發展旅遊業,但直到陸客開放之初,我們的旅遊業一直呈現嚴重逆差。 究竟什麼原因,使得同樣地狹人稠、強鄰環伺、風光有限的新加坡,可以成為世界第五大會展中心,以及前十大旅遊國家之一,而台灣卻為了大陸旅遊政策改變,頓起風雨飄搖之憂患?

在幾次產官學界共研關於扶植台灣產業或地方經濟的會議中,我再三提出台灣旅遊與文創產業發展受限的病灶,就是一直無法走出去,我所謂的「走出去」不是指那些重返聯合國或為國名糾結的表面文章,而是實事求是的擴大台灣在國際間能見度與吸引力。 相異於新加坡化身為區域服務與產業中心的作法,台灣可考慮回歸以往基礎殷實的WWW 中小企業與商品外銷,其實台灣自79年起即借鏡日本「一村一品」(One Village One Product),推出OTOP(One Town One Product)計畫,目前已囊括368個鄉鎮的數百樣產品。 我認為此計畫是同時促進台灣觀光與外銷的一石二鳥之策,可惜由於OTOP種類過於分散、補助資源不足、營銷通路有限,除了鳳梨酥、高山茶、水果等原本就需求穩定的品項之外,至今還沒能從OTOP裡走出一個像鳳梨酥一樣上看百億元產值的品項。

經營了30多年的企業,我完全不相信雨露均霑的資源分配符合工作效率,雖然保存地方特色產品是OTOP初衷之一,但也必須懂得如何將80%資源用於強化20%明星產品上,才能最大化OTOP的產出效益。 所以,何妨導入創投基金或眾籌模式的商業眼光與金融活水,從數百種五花八門的品類中選擇少數國際市場潛力較高的產品,再讓具有實務經驗的外銷廠商結合現有外貿相關的政府資源,針對某些重點市場進行更在地化與創意型的營銷活動,一方面讓OTOP成為一隻創造外匯的金雞母;另一方面也讓台灣產品能更大聲量的走進全球市場,爭取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實際能見度。 無論我們在國際場合用什麼名字,其實不重要,重要的是,只要台灣優秀產品能走出去,被看得見,就有機會吸引更多的世界遊客來到台灣,看看創造它們的地方,認識真正的我們。

創辦人專欄|不知禮,台灣的未來無以立也

創辦人專欄|人本,金融資本主義下的真實彼岸

Top